儀器儀表
液晶型智能溫度變送器性能簡介:
輸入單通道或雙通道電流或電壓信號,變送輸出隔離的單路或雙路電流或電壓信號,并提高輸入、輸出、電源之間的電氣隔離性能。
技術特點:
本產品采用了******的數字化技術,具備了傳統(tǒng)模擬隔離器所不具備的多項******性能,在對高、低頻干擾信號的抑制方面均有著優(yōu)異表現(xiàn),即使在大功率控制系統(tǒng)中依然能夠可靠應用,內部采用數字化調校、無零點及滿度電位器、自動動態(tài)校準零點、溫度漂移自動補償等諸多******技術,并符合IEC61000-4-4:1995中所規(guī)定的第四類(惡劣工業(yè)現(xiàn)場)環(huán)境對產品的抗電磁干擾要求,這一系列技術的應用使產品的穩(wěn)定性及可靠性得到科學的保證。
本產品還采用了測量、輸出值同步液晶數字顯示技術,可在線觀測實際輸入、輸出值,同時實現(xiàn)了在線故障自診斷,以上各項技術******國際******水平。
適用性:
可與單元組合儀表及DCS,PLC等系統(tǒng)配套使用,在油田、石化、制造、電力、冶金等行業(yè)的重大工程中有著廣泛應用。
液晶型智能溫度變送器技術參數:
液晶數字顯示位:雙行四位顯示,浮點小數。
顯示分辨率:±末位1個字
輸入阻抗:電流:≤60Ω;電壓:≥500KΩ
電流輸出允許外接的負載阻抗:
4-20mA輸出時0~300Ω;0-10mA輸出時0~600Ω,
0(1)-5V:≥500KΩ; 0-10V:≥1MΩ
需要更大的負載能力請在訂貨時說明。
供電電源:AC 95~265V
DC 20~32V
輸入功率:0.9~1.8W(與型號有關)
液晶型隔離器選型:
型 號 |
說 明 | ||||||
HERGLA-C |
× |
× |
× |
× |
× |
× |
液晶型智能隔離器 |
輸入通道 |
|
|
|
|
|
|
缺省為單通道 |
D |
|
|
|
|
|
雙輸入通道 | |
輸入信號 |
1 |
|
|
|
|
4-20mA | |
2 |
|
|
|
|
1-5V | ||
3 |
|
|
|
|
0-10mA | ||
4 |
|
|
|
|
0-5V | ||
5 |
|
|
|
|
0-10V | ||
6 |
|
|
|
|
0-20mA | ||
****路輸出 |
1 |
|
|
|
4-20mA | ||
2 |
|
|
|
1-5V | |||
3 |
|
|
|
0-10mA | |||
3E |
|
|
|
-10-10mA | |||
4 |
|
|
|
0-5V | |||
4E |
|
|
|
-5-5V | |||
5 |
|
|
|
0-10V | |||
5E |
|
|
|
-10-10V | |||
6 |
|
|
|
0-20mA | |||
6E |
|
|
|
-20-20mA | |||
第二路輸出 |
|
|
|
缺省為無第二輸出 | |||
1 |
|
|
4-20mA | ||||
2 |
|
|
1-5V | ||||
3 |
|
|
0-10mA | ||||
4 |
|
|
0-5V | ||||
5 |
|
|
0-10V | ||||
6 |
|
|
0-20mA | ||||
通訊、報警功能 |
|
|
缺省為無通訊功能 | ||||
T1 |
|
RS485通訊 | |||||
T2 |
|
RS 232通訊 | |||||
A1 |
|
報警繼電器輸出(單輸出) | |||||
A2 |
|
報警繼電器輸出(雙輸出) | |||||
供電方式 |
|
缺省為交流220V | |||||
D |
直流24V |
液晶型智能隔離器選型說明:
1.單輸入通道產品最多可以有兩路輸出;雙輸入通道產品每通道只能對應一路輸出。
2.雙輸入通道產品輸入信號如需不同,請與本公司聯(lián)系特殊訂貨.
3.含通訊、報警產品僅單輸入通道,并且最多只有一路模擬信號輸出。
輸入信號斷線時的輸出狀態(tài)
輸出狀態(tài)有跟隨方式、報警方式兩種狀態(tài)可設置。
接 線 圖:
寬×高×深(18×100×115mm)
液晶型智能溫度變送器說明:
1. 220V供電產品的電源線接入圖中電源端子L、N之間,
L接相線,N接零線。
2.如接地線可靠接地,可確保本產品符合IEC61000-4-4:1995中第三類工業(yè)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對抗電磁干擾的要求,如不接地線則會降低該項指標,但仍然可保證符合第二類以下的工業(yè)現(xiàn)場環(huán)境的應用,這已適用于絕大部分的工業(yè)現(xiàn)場。
校 準:
本產品采用智能化數字化設計,可長期保證****度在本手冊規(guī)定范圍之內。如需校準請選配本公司提供的專用手持式中文編程器進行操作。具體操作及校準方法請參見本手冊《編程與校準技術》。